其他
芯片代工争夺战,英特尔为何输给了“小弟”台积电?
01
英特尔向下,台积电向上丨IDM模式缔造英特尔时代在很多80后、90后的印象中,蓝色的“Intel Inside”标签已是一种科技的象征。在PC时代,英特尔是毫无疑问的行业霸主,坐拥个人电脑和服务器CPU市场。与此同时,市场上还有微软这位强大的同盟军在操作系统上为之保驾护航,使得英特尔引以为傲的x86处理器不可替代。(注:业内称为微软–英特尔体系,即WinTel)在芯片制造上,过去英特尔一直采用IDM模式,即从设计、生产、封装、到销售所有环节全都自己一手操办。英特尔的商业模式是把芯片设计和制造牢牢捆绑在一起,设计部门不断研发迭代,设计出更新、更快的CPU,制造部门则投资巨额资金,生产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。在WinTel时期,英特尔凭借IDM模式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,稳稳当当地坐着头把交椅。时至今日,尽管英特尔已经颓势日显,但IDM模式在行业里依旧占据较高权重。根据Knometa Researc的数据,截止至2021年底,全球IC晶圆的总产能为2160万片/月,其中三星、台积电、美光、SK海力士、铠侠,前五大公司合计占比57%,达到1221万片/月,这当中,除了台积电外,三星(部分)、镁光、SK海力士、铠侠都是IDM模式。对IDM模式,英特尔则仍然是恋恋不舍,在现任CEO基辛格的操盘下推出了IDM2.0战略,成立代工服务事业部,试图争夺台积电和三星的份额。丨10nm成为分水岭摩尔定律成就了英特尔,也困死了英特尔。英特尔创始人戈登·摩尔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摩尔定律的概念,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个月,便会增加一倍。过去的二十多年,英特尔处理器紧扣“摩尔定律”,从45nm、到32nm、再到22nm,一路都是水到渠成。在14nm工艺节点之前,英特尔一直保持领先。不论是三星还是台积电,他们都跟随着英特尔的步伐,但是到10nm,英特尔突然无法延续摩尔定律,近两年一次升级的规律被按下暂停键。英特尔最初的设想是在2017年实现10nm工艺,但此计划破灭,10nm工艺一直难产。为了对全球用户有个交代,英特尔就只能在14nm的字符后面标记字符“+”,也就是在14nm基础之上优化,最多的时候用上了3个加号——14nm+++。有一段时间,14nm+++成为网友调侃英特尔最多的一个梗,“祖传的14纳米还能再战几年”、“英特尔14nm终极版不应该叫做14nm+++,要学下苹果手机的命名,叫14nm Pro Plus Max……”自家的工厂造不出设计部门的芯片,IDM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。对英特尔而言,制造环节受限,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侵蚀英特尔的设计能力,形成蝴蝶效应。10nm工艺之败,也导致7nm芯片的进度大幅度落后。2019年,时任英特尔CEO的鲍勃·斯旺这样回应10nm的困局,“英特尔对自己超过行业标准的能力过于自信,限制了自己的思维,错失了技术转型的机会,现在承受了后果。”鲍勃·斯旺口中的后果,就是被竞争对手们赶超,并拉开差距。2020年7月,英特尔宣布其采用7nm工艺的CPU推迟半年发布,此举再次震惊行业。时年台积电和三星都已经在接5nm芯片的订单了。02
半导体行业的更迭路径RECOMMEND
推荐阅读
关注腾讯科技公众号,后台回复“报告”获取全文木头姐(Cathie Wood)的方舟投资公司(ARK)发布了一年一度的《Big Ideas 2023》投研报告,该系列报告自2017年上线以来,获得了大量的行业用户关注。今年的报告长达153页,对全球最新创新技术融合趋势进行了概述,覆盖AI、数字钱包、电动汽车、航空航天等13大创新领域。